又是取暖季,“南方的阳光下你瑟瑟发抖,北方取暖我穿短袖。”关于南北集中供暖的话题,这几年,网友基本上年年都在闹。
这条南北“供暖分界线”是如何划分的?南方的朋友只能靠摇晃过冬?有理数带你数一数南北供暖,了解详情。
1、中央供暖分界线真正形成于1990年代
1月份的0℃等温线,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,湿润与半湿润气候的分界线……1950年代,这条“秦岭-淮河线”成为南北采暖的分界线。
南北供暖分界线的由来众说纷纭。然而,新中国成立之初,受经济落后、能源短缺等现实制约,“集中供暖”发展缓慢,北方不少人靠打颤过冬。.
截至1985年,北方仅有30个城市建成集中供热设施,供热面积仅占这些城市总建筑面积的5.7%。城镇居民取暖基本仍使用零散的小锅炉和小煤炉。
1990年代以来,特别是新世纪以后,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。分界线以北大部分城市建成集中供热系统,南北供热分界线基本形成。
需要注意的是,考虑到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问题,供暖前面的“集中”二字也意味着这种普及主要局限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。
1998年至2017年,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8.7平方米增加到36.9平方米,增长97.3%;
全国城镇集中供热面积由8.65亿平方米增加到83.9亿平方米(其中住宅61.32亿平方米),增长860%.
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时代,无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的因素如何,与20、30年前相比,更多的中国人享受到了冬天的温暖天气,就像四季春暖花开,寒冬依靠颤抖的中国人越来越少。.
2、供暖线以北,东北不如山东暖和
不仅是南北“供暖差距”,北方地区之间、城市之间集中供热水平也存在差异。
早在1992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就印发了《现行城市集中供热产业政策实施办法》,其中提到:“制定城市集中供热发展顺序要充分考虑性质、状态、热负荷密度、气象条件、发展规模和建设条件等因素,符合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目标,与能源建设发展相协调。”
有理数发现,在北方省份中,山东省已成为全国集中供热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,总人口过亿,城镇化率达61%,GDP排名全国前三。2018)。
北方城市中,按照早前制定的城市集中供热发展顺序,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自治区首府、计划单列市、风景旅游城市、重点环保城市、沿海开放城市、边境,并优先考虑港口城镇。开发。
有理数比较了2008年和2017年全国300多个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的变化(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,2008年统计了326个城市,2017年统计了318个城市)。
结果发现,集中供热面积最大、面积增幅最大的前15个城市中,均为北方城市,主要分为北京、天津和沉阳、太原、济南、等。还有大连、青岛等计划单列城市。这些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——人多,经济也不错。
3、供暖线南边,大家可以量力而行
在一些“人多钱多”的南方城市,冬季供暖也正在铺开,“秦淮线”南北供暖线越来越模糊。
在湖北武汉,武昌火力发电厂附近的几个区都享受到了集中供暖。
安徽合肥有189个集中供热区,11.5万居民。
在江苏扬州,位于瘦西湖景区内的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热。
在江苏南京,计划于2020年初正式对江北市民中心、服贸大厦等公共建筑进行集中供热。
在湖北十堰,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第二汽车厂成立后,就有了集中供暖系统。
在湖南长沙,2018年约有300万平方米的建筑利用储存在湘江中的热能供暖。
在云南昆明,冬季居民用气分为“取暖用气”和“一般生活用气”两种,满足市民取暖需求。
要么通过市政统一规划建设实现大规模集中供热,要么利用电厂余热进行小规模集中供热,要么实施优惠补贴措施,满足居民供暖需求……冬季取暖的规模根据他们的能力。.
从数据可以看出,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,口袋里有钱了,北方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集中供暖,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在冬天不再依赖取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