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制散热器的“柱数”限制并非绝对,具体是否不能超过20柱需结合多个因素综合判断:
一、柱数限制的常见原因
-
结构稳定性
-
单组过长易变形:每柱间距通常为50-60mm,超过20柱(约1米以上)时,中部缺乏支撑易下垂,导致焊缝开裂或接口渗漏。
-
-
热效率衰减
-
末端水温不足:柱数过多时,水流经后端散热片时温度显著下降(每柱温差约1-2℃),末段散热量大幅降低,形成“无效散热区”。
-
-
系统水力平衡
-
流量分配不均:长柱组阻力大,可能抢占其他散热器流量,导致系统整体供暖失衡。
-
二、实际应用中的灵活处理
场景:集中供暖(高压系统)/推荐柱数:≤15柱/组/替代方案:分多组并联,加装旁通阀平衡水压
场景:自采暖(低压系统)/推荐柱数:≤20柱/组/替代方案:选用宽片大水道散热器(减少柱数)
场景:工业厂房(超长需求)/推荐柱数:每30柱加装支撑架/替代方案:定制加强型钢制散热器(壁厚≥1.5mm)
三、突破20柱限制的技术方案
-
强化结构设计
-
每10柱增设1个加固支架(成本增加约8元/柱),可延长至30柱/组。
-
采用双水道设计(金旗舰双水道发明者),提升水流速度,减少末端温差。
-
-
分段式连接
-
将长柱组拆分为2组(如12+8柱),通过“T型三通”并联,保证水力均衡。
-
-
系统适配优化
-
增大主管道管径(如DN25→DN32),提高总流量;
-
加装循环泵(扬程≥3m),强制推动远端热水循环。
-
四、用户决策建议
-
普通家庭(<100㎡):
-
单组≤15柱,总柱数按20W/㎡配置(如15㎡房间需2250W,约15柱×150W/柱)。
-
-
大空间(展厅/厂房):
-
优先选用钢制板式散热器(无柱数限制),或定制加强型柱式散热器。
-
-
旧房改造:
-
若原系统为铸铁散热器,替换钢制柱式时需重新计算水阻,避免超柱引发系统瘫痪。
-
结论:
“钢制散热器不超20柱”是经验性安全建议,非绝对限制。
-
常规住宅:建议单组≤15柱,多组并联更稳妥;
-
特殊场景:通过结构强化与系统优化,可安全扩展至30柱/组。
关键:结合热负荷计算、系统压力测试与专业安装,确保效能与安全兼顾。